古朴下梅村
到达武夷山时,已是午后。来不及思考更多,就赶往向往已久的下梅村。
下梅古村,是武夷山脚下一个古朴幽静的村庄。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晋商茶叶之路的起点。作为武夷茶叶外销的集散地,曾经盛极一时,当年乔致庸和他的晋商伙伴,从下梅一路向北,把福建的茶叶经过江西河口、湖北汉口、河南洛阳、山西晋城、祁县、太原、大同运到张家口中转,再经过张库大道(张家口到库伦的古代商道)到达乌兰巴托和俄罗斯的恰克图,以及遥远的欧洲。
由于该村在梅溪下游,故名。清康熙、乾隆年间,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,兴盛一时,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。这些集砖雕、石雕、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,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
解放后,修建了赤(赤石)白(白水)公路,公路沿梅溪绕过下梅西南、西北面,从此结束了出行坐竹筏的岁月。以梅溪为主要交通运力的下梅水路,成了历史的记录。那种日出进百余张竹筏、商贩们拥着河埠码头的繁荣场面,如今成了美好的回忆。过去热闹的河埠如今只是村妇们涤洗衣物的地方。如今,村民饮用水得到了改善,再不用饮溪流水,已引自来水入户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01.jpg

村口“晋商茶路万里行起点”的纪念碑上镌刻的茶路线图,体会到了万里茶路宏阔的情景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6.jpg

邹氏家祠--是下梅邹氏在与晋商经营武夷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,耗巨资建成的创业丰碑。也是雄踞于村落中心的标志性建筑。邹氏原藉江西南丰,公元1694年,邹元老带着他的儿子们入闽,来到下梅村择居创业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6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7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27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29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9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5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8.jpg

砖雕、石雕、木雕和墙头彩绘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。气势恢宏精雕细琢的“大夫第”,记录了古村曾经的辉煌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9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7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9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1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8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2.jpg

古朴的家居,昔日繁华落尽,只有斑驳的木门,精致的阁窗,默默诉说着远古的辉煌。那些图案讲究的门当、石鼓、花架、井栏,又承载了主人多少心血奔波?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21.jpg

水边空荡荡的美人靠,曾有多少女子,望断流水,空识归航?它拥有着一种真正的古老。没有人对其修缮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20.jpg

夫妻打铁垱,门上的对联“一间火烤烟熏店,一对千锤百炼人”,令人叫绝!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001.jpg

胡同里的老伯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0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1.jpg

古朴的墙院,古风犹存,透视古朴的风情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2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7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5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1.jpg

古朴的河流,映衬古朴的建筑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8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22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0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3.jpg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35.jpg

满脸的激动诧异……来到下梅村看着游客的进出,让人体会到一种穿越时空...